標題:

合親政策(20點)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發問:

唐朝派文成公主跟吐蕃合親 請問: 1.何時的合親? 2.與何政權? 3.當時的成效? 4.日後的影響

最佳解答:

唐太宗貞觀八年(634),松贊干布即位為吐蕃(藏族的祖先)贊普(國王),年僅十三歲,並依靠論科耳,尚囊等輔臣,討伐叛亂,統一吐蕃。當唐帝國稱霸中原時,松贊干布也已稱雄雪域高原,完成了對一些小國的兼併,定都邏娑(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建立了統一的吐蕃王朝,並積極謀求與唐朝建立密切關係。從西元634年始,他兩次派能言善辯,聰明機智的大相祿東贊出使長安, 向唐皇求親。西元641元,唐太宗終於同意了松贊干布和親的請求,答應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他。於是文成公主在唐蕃專使及為侍從的陪同下,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有關祿東贊出使長安的傳說,以及他運用聰明才智,勘破了唐皇設的一道道難題,終於為松贊干布娶回了美麗善良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族民間故事中有許多記載。? 松贊干布多年的夙願得以實現,十分高興,親自率軍遠行至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迎候。在離黃河源頭不太遠的紮陵湖和鄂陵湖畔,松贊干布建起「柏海行館」,一對異族夫婦便在這美麗的地方,度過了他們的洞房花燭夜。?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至玉樹(在今青海省)時,看到這裏景色優美,氣候宜人,而且長途跋涉,需要休息,兩人便在一條山谷裏住了一個月。文成公主閒暇時,拿出父皇送給她的穀物種子和菜籽與工匠一起向玉樹人傳授種植的方法和磨面、釀酒等技術。玉樹人非常感激文成公主,當公主要離開繼續向拉薩出發時,他們都依依不捨。當地的藏民還保留了她的帳房遺址,把她的足為和相貌都刻在石頭上,年年膜拜。西元710年,唐中宗時, 唐室的又一名公主金城公主也遠嫁藏王,路過這裏時,為文成公主修了一座廟,賜名為「文成公主廟」。? 文成公主安抵拉薩時,人們載歌載舞,歡騰雀躍,歡迎她的到來。? 當時,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無佛。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她攜帶了佛塔、經書和佛像入蕃,決意建寺弘佛。她讓山羊背土填臥塘,建成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後,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親自到廟門外栽插柳樹,成為後世著名的「唐柳」。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稱「長慶會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現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著的一尊釋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當年從長安請來的。大殿兩側的配殿內,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動。只是他們臉上因佈施獻金的人太多,而綻開了金皮疙瘩。? 後來,文成公主又修建了小昭寺。從此,佛教慢慢開始在西藏流傳。文成公主還對拉薩四周的山分別以妙蓮、寶傘、右施海螺、金剛、勝利幢、寶瓶、金魚等八寶命名,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現在。? 文成公主一方面弘傳佛教,為藏民祈福消災,同時,還拿出五穀種子及菜籽,教人們種植。玉米、土豆、蠶豆、油菜能夠適應高原氣候,生長良好。而小麥卻不斷變種,最後長成藏族人喜歡的青稞。文成公主還帶來了車輿、馬、騾、駱駝以及有關生為技術和醫學著作,促進了吐蕃的社會進步。? 松贊干布非常喜歡賢淑多才的文成公主,專門為公主修築的布達拉宮,共有1000間宮室,富麗壯觀。但後來毀於雷電、戰火。經過十七世紀的兩次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布達拉宮主樓13層,高117米,占地面積36萬餘平方米,氣勢磅為。布達拉宮中保存有大量內容豐富的壁畫,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難吐蕃婚使噶爾祿東贊的故事,文成公主進藏一路遇到的艱難險阻,以及抵達拉薩時受到熱烈歡迎的場面等。這些壁畫構圖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鮮豔。布達拉宮的吐蕃遺址後面還有松贊干布當年修身靜坐之室,四壁陳列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祿東贊等的彩色塑像。? 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後,中原與吐蕃之間關係極為友好,此後200多年間,很少有戰事, 使臣和商人頻繁往來。松贊干布十分傾慕中原文化,他脫掉氈裘,改穿絹綺,並派吐蕃貴族子弟到長安國學讀書。唐朝也不斷派出各類工匠到吐蕃,傳授各種技術。

其他解答:F893957AEB7D5408
arrow
arrow

    jpjzhf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