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國共內戰 中 那些 將軍.............

發問: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想知到 國共 內戰時 國軍 從原本的數百萬大軍 到後來撒退來台的六十萬大軍 部隊丟了這多 這些 部隊 將領 都跑那去了 有多少 將領 入了共軍 有多少是連部隊一起 帶過去的 真正在內戰中 死掉的將領 又有多少 煩請那位 熟知的大大 說明 一下 謝

最佳解答:

1945?10~1950?6國府上校以上軍官損失概況: 俘虜:1310人 投降:273人 死亡:85人 加總合計:1668人 1945?10~1950?5國府部隊損失概況: 死傷:171萬人 生俘:458萬人(建制瓦解) 投誠:63萬人(主動投降歸附者) 改編:113萬人(放棄抵抗後,領導組織大幅變動但部隊本身未取消解散的軍隊) 加總合計:807萬人(其中正規軍約5百多萬人)

其他解答:

太難估算了~ 很多國軍都是對空放槍假裝自殺 然後投降了|||||國共內戰 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之間在中國境內爆發的戰爭。自1927年到1949年間,國、共之間有多次內戰,其間由於日本入侵中國,內戰暫停,但仍摩擦不斷。 國共內戰之所以難以避免,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國、共兩黨的目標完全不同。國民黨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參仿西方法國大革命以降,關於民主的新思維,其政治制度理想以美國、英國等為藍圖,孫中山也參仿了馬克思主義,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基礎。兩種的體制所關切的皆為人民本身的自由,雙方都各有優缺,孫中山病逝之後,中國國民黨由蔣介石接任黨主席,因為與共產黨的權力鬥爭及理念不同,決定進行「清黨」(黨內紅化)以及「剿共」。繼而產生許多戰爭,對日戰爭結束後,國共雙方因為「受降」、「接收」的問題頗有齟齬。加上雙方皆以外國勢力為靠山(共產黨—蘇聯;國民黨—美國),不斷的擴張版圖,終至再度發生衝突。就在衝突日益擴大時,美國的馬歇爾奉命前來調停,雖曾達成國共雙方共組政府的協議,但在國民黨不願分享權力,共產黨不願放棄武力的情況下,短暫的合作再度破裂,內戰再次爆發。1946年6月,共產黨軍隊易名為「人民解放軍」,並以「鄉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搭配蜂擁而起的學潮,開始進行全面的國共鬥爭;而國民黨方面則由蔣介石領軍,與共產黨展開大規模的內戰。在三年半的戰事中,歷經了遼瀋、徐蚌(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後,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到了1949年,蔣介石宣佈下野,代總統李宗仁試圖求和,但其後遭到蔣介石拒絕。共產黨軍隊渡過長江後,國民政府被迫撥遷至台灣。從此,兩岸分裂的局面就此形成。 遼瀋戰役,即遼西會戰,國共內戰「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開始,同年11月2日結束,共歷時52天。林彪、羅榮桓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國民革命軍1個總司令部、4個兵團部、11個軍部、33個師共47.2萬人,並佔領了東北全境。 淮海戰役,亦稱徐蚌會戰,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歷時55天。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和譚震林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中原野戰軍在地方部隊配合下消滅及改編劉峙、杜聿明所部國民黨軍隊5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共55.5萬人,解放軍傷亡13.4萬人 平津戰役,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開始,1949年1月31日結束,共64天。林彪、羅榮桓和聶榮臻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國民黨軍隊52.1萬人,控制北平、天津等華北大片地區。6524A8F25B63629D
arrow
arrow

    jpjzhf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