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3.司馬談〈論六家要旨〉指出各家缺點內容為何?
發問:
請問到底司馬談〈論六家要旨〉指出各家缺點內容為何?如:儒家、法家……等
- 威寶電信可以辦Galaxy R i9103這隻嗎
- 問問!!有關於治平高中的校車!!
- 急問~~電熱水器的電費問題@1@
- 對於道路莫名其妙施工浪費錢有質疑要問哪個政府單位呢-@1@
- 國小數學題_0@1@
- HTC Desire HD 如何連監視系統(GV-650)@1@
- google+的一個問題
- 台北市民生東路2段119號 去那附近要做幾號公車--
- VAIO 筆電的驅動程式
- VB2008 Beep語法@1@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最佳解答:
andy 您好 圖片參考:http://img651.imageshack.us/img651/650/26092136ycmwdqquh.gif 以下供您參考(黑體字為論六家要旨原文翻譯) 中國 漢代史學家 司馬談評論先秦和當時各派學說的著作。收錄於《史記·古史公自序》中。作者論述了存在於先秦至漢初的陰陽、儒、墨、名、法、道六個重要學派的要旨、特點和學術上的優缺點,其中,最推崇道家思想,由此可見西漢初年,重視與民養生休息,道家思想極為盛行。 圖片參考:http://img14.imageshack.us/img14/614/54563371.gif 作者認為道家「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 (道家講「無為」,又說「無不為」,其實際主張容易施行,其文辭則幽深微妙,難以明白通曉。其學說以虛無為理論基礎,以順應自然為實用原則。道家認為事物沒有既成不變之勢,沒有常存不變之形,所以能夠探求萬物的情理。不做超越物情的事,也不做落後物情的事,所以能夠成為萬物的主宰。有法而不任法以為法,要順應時勢以成其業;有度而不恃度以為度,要根據萬物之形各成其度而與之相合。所以說「聖人的思想和業績之所以不可磨滅,就在於能夠順應時勢的變化。虛無是道的永恆規律,順天應人是 國 君治國理民的綱要」。群臣一齊來到面前,君主應讓他們各自明確自己的職分。其實際情況符合其言論名聲者,叫做「端」;實際情況不符合其言論聲名者,叫做「窾」。不聽信「窾言」即空話,奸邪就不會產生,賢與不肖自然分清,黑白也就分明。問題在於想不想運用,只要肯運用,什麼事辦不成呢。這樣才會合乎大道,一派混混冥冥的境界。光輝照耀天下,重又返歸於無名。大凡人活著是因為有精神,而精神又寄託於形體。精神過度使用就會衰竭,形體過度勞累就會疲憊,形、神分離就會死亡。死去的人不能複生,神、形分離便不能重新結合在一起,所以聖人重視這個問題。由此看來,精神是人生命的根本,形體是生命的依託。不先安定自己的精神和身體,卻侈談「我有辦法治理天下」,憑藉的又是什麼呢?) 圖片參考:http://img14.imageshack.us/img14/614/54563371.gif 對儒家則甚多微詞,認為其「博而寡要,勞而少功」,但肯定儒 家對 君臣父子、夫婦長幼等級差別的論述。 (儒家以《詩》、《書》、《易》、《禮》、《春秋》、《樂》等《六藝》為法式,而《六藝》的本文和釋傳以千萬計,幾代相繼不能弄通其學問,有生之年不能窮究其禮儀,所以說儒家「學說廣博但殊少抓住要領,花費了力氣卻很少功效」。至於序列君臣父子之禮,夫婦長幼之別,即使百家之說也是不能改變它的。) 圖片參考:http://img14.imageshack.us/img14/614/54563371.gif 認為陰陽家崇尚吉凶之兆,禁忌甚多,使人「拘而多所畏」,但講論天文曆象,則有可取之處。 (陰陽家認為四時、八位、十二度和二十四節氣各有一套宜、忌規定,順應它就會昌盛,違背它不死則亡。這未必是對的,所以說陰陽家「使人受束縛而多所畏懼」。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自然界的重要規律,不順應它就無法制定天下綱紀,所以說「四時的運行是不能捨棄的」。) 圖片參考:http://img14.imageshack.us/img14/614/54563371.gif 認為墨家提倡極度節儉,使人難以遵從,但「強本節用」則是家給人足之道。 (墨家也崇尚堯舜之道,談論他們的品德行為說:「堂口三尺高,堂下土階只有三層,用茅草搭蓋屋頂而不加修剪,用櫟木做椽子而不經刮削。用陶簋吃飯,用陶鉶喝湯,吃的是糙米粗飯和藜藿做的野菜羹。夏天穿葛布衣,冬天穿鹿皮裘」。墨家為死者送葬只做一副厚僅三寸的桐木棺材,送葬者慟哭而不能盡訴其哀痛。教民喪禮,必須以此為萬民的統一標準。假使天下都照此法去做。那貴賤尊卑就沒有區別了。世代不同,時勢變化,人們所做的事業不一定相同,所以說墨家「儉嗇而難以遵從。」墨家學說的要旨強本節用,則是人人豐足,家家富裕之道。這是墨子學說的長處,即使百家學說也是不能廢棄它的。) 圖片參考:http://img14.imageshack.us/img14/614/54563371.gif 認為法家「一斷於法」的主張破壞了「親親尊尊」的傳統觀念,可行於一時而不可久用,但是尊君卑臣,職責分明,其論點是可以肯定的。 (法家不區別親疏遠近,不區分貴賤尊卑,一律依據法令來決斷,那麼親親屬、尊長上的恩愛關係就斷絕了。這些可作為一時之計來施行,卻不可長用,所以說法家「嚴酷而刻薄寡恩」。至於說到法 家使 君主尊貴,使臣下卑下,使上下名分、職分明確,不得相互逾越的主張,即使百家之說也是不能更改的。) 圖片參考:http://img14.imageshack.us/img14/614/54563371.gif 認為名家「苛察繳繞」,「專決於名而失人情」,但講究「名實」,循名責實這一長處,也應肯定。 (名家刻細煩瑣,糾纏不清,使人不能反求其意,一切決取於概念名稱卻失棄了一般常理,所以說它「使人受約束而容易喪失真實性」。至於循名責實,要求名稱與實際進行比較驗證,這是不可不予以認真考察的。) 《論六家之要指》對於諸子思想史的研究有重要價值。司馬談以前,《莊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呂氏春秋·不二》、《淮南子·要略》等,也對諸家學術進行評論,但皆概舉同異。自司馬談始,才明確把諸子分為六個學派。這一點對中國哲學史學有著重要的影響。
其他解答:
鴻博娛樂 http://www.hbbet.net 財神娛樂 http://www.cs777.net 富貴娛樂 http://www.fk888.net 24小時不打烊, 多種遊戲任你玩428DFA428D9FA6F8
留言列表